鄂州公务员考试

您当前位置:鄂州人事考试 > 考试快讯 >

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:人民网三评“直播答题”

2018-02-23 14:11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://hb.huatu.com/鄂州人事考试群 文章来源:鄂州华图

面试热点相关背景

    人民网三评“直播答题”之一:别让垃圾信息玷污“知识”
 
    近日,花椒直播旗下答题节目“百万赢家”,将香港和台湾列为“国家”,引发网友强烈不满;微信答题小程序头脑王者,也因题库有问题被下架整改。年初以来直播答题人气爆棚,可题目设置漏洞百出,背后问题引人深思。

面试热点独家解析

    题目,是直播答题的基础,题目出得好坏,直接决定节目水平高低。然而纵观当下直播答题节目,出题水准令人堪忧。比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,硬把“肉夹馍”划成江苏小吃,令人啼笑皆非;有的内容无聊,要求回答“西瓜视频”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,毫无知识性;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,令人匪夷所思。凡此种种,无不反映出部分直播平台在题目设置环节把关不严、掉以轻心,并未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。
 
    有人认为,不过是一两道题出得不好,没什么大不了。然而在直播答题过程中,动辄上万乃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,此时的直播平台早已不是小众的、封闭的虚拟空间,而是能够迅速传递消息、传播价值的公共平台。一旦题目内容包含严重错误或不良导向,不仅可能歪曲事实、误导不知情的观众,甚至会对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不良影响。一味强调娱乐性、互动性,而忽视题目设置本身的严肃性、严谨性,无疑会让问答跑偏,令知识失色。
 
    直播答题甫一出生,让不少人欢呼:知识有了用武之地。然而劣质题目引发的风波,提醒我们必须冷静思考:直播答题,真是在传播知识吗?当网友们在答题时拼命百度答案或求助亲友,大家真是在学知识吗?站上风口的直播答题,表面看是“变现”,实际上是变味。
 
    有学者曾提出生活的“信噪比”概念: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更应区分什么是真正有用、有价值的信息,而不要被海量垃圾信息形成的噪音所干扰。从这个角度看,如果直播平台不及时提高题目的水平和质量,不在题目设置环节多花些功夫,最终也只能沦为广大网民所厌倦抛弃的垃圾信息,为时间所淘汰。所谓“知识变现”,无非镜花水月。
 
    因此,除了要求直播平台出好题,也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对直播答题的题目来源、设计标准和程序加强监督和规范。只有平台方和监管方齐头并进,各尽其责,方能保证题目质量,避免发生导向性错误,并把真正有价值、高质量的信息筛选出来提供给广大参与者,实现知识性与参与性两相融合。
 
    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,是直播答题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;而泾渭分明地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垃圾信息,则是做好题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。如果说直播答题确实点燃了大众学知识、用知识的热情,那何不借着这样的机会,完善相关规则制度,共同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?  (苏砥)

    人民网三评“直播答题”之二:别拿创新幌子跨越“底线”
 
    “在线人数122万,参与答题的却有140多万,这是为啥?”“第六题总共7000多人答错,复活的却有1.3万人,怎么回事?”如果玩过直播答题,想必对这些质疑并不陌生,有网友甚至在最终通关的名单中,发现有重名者、粉丝为零的“僵尸用户”。直播平台是否存在人数造假、奖金注水等行为,尚需专业技术认定,还不能断言,但用户对直播答题的质疑却必须重视:以创新为名,也不能跨越“底线”。
 
    直播答题是新玩法,但作为载体的平台却有老问题。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,开展直播业务需要具备《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》,然而现有的直播平台并非都具备完整资质。直播作为一种新媒体业态,兼具实时性强、表现形式多等优势,不仅传播效率高,而且受众范围广。然而站上风口的各资方一味“撒币”,纵容内容粗糙的劣质平台挤入公众视野,不仅会破坏整个直播行业生态,还会对广大受众造成恶劣影响。用法律规范不良倾向,势在必行!
 
    是否有许可证,还只是直播答题面临的众多合法性问题之一。作为巨大的流量入口,如何保证参与者的隐私安全?如何避免在线人数造假、获奖名单注水乱象,确保公平公正?有的节目一次性送出巨额奖金,是否依法纳税?这些问题看似细枝末节,实则决定直播答题能否健康发展,也关系到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。而除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、加强运营监管,也要直播平台提高答题过程的透明度、公开度,特别是涉及奖金分配、用户参与的环节,应设置相应渠道,接受外界监督。
 
    互联网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催化剂,推动新事物、新模式、新媒介层出不穷,造福人类生活。然而就像直播问答、直播平台一样,“新”不代表着可以逾越规则的边界,“有待完善”也不能成为损害公共利益的借口。如何依法直播、规范直播?如何更好地将以直播答题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态、新形式纳入法治轨道,实现规范、有序、健康发展,是平台方、监管者都绕不过去的时代课题。
 
    前段时间,北京市相关部门破获“Peepla”网络直播平台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案,涉案公司首席技术官等8人被刑事拘留,此案成为我国同时追究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刑事责任第一案;去年底,北京网信办就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、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,约谈今日头条、凤凰新闻客户端负责人,责令企业关停部分频道进行整改;不久前,北京网信办针对“花钱买热搜”问题约谈新浪微博……执法部门雷霆行动,体现了依法规范互联网发展的坚定立场。而当下处于风口浪尖的直播答题,更当以此为鉴,切忌挑战法律。
 
    当然,所有新生事物都会经历成长期,甚至可能重塑既有利益格局。因此在守住规则底线的同时,即使稍有瑕疵,也不能随意将新业态、新模式一棍子打死。直播答题亦是如此,只有在法治轨道上循序渐进,不断打磨雕琢、逐个破解难题,才能让这场关于知识的游戏能长久地玩下去。  (实思)
 
    人民网三评“直播答题”之三:别让铜臭气息误导“游戏”
 
    近日,搜狗公司推出搜狗答题助手,用户下载后可以一边参与直播答题,一边搜索答案。有网友评论,“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还有这样的作弊神器!”实际上,类似作弊应用还有不少,有的甚至打出广告称“念题目搜答案,只需3秒!轻松答对12题,场场分钱!”原本以益智、休闲为目的的直播答题,却在一些场景下变成了套路化的金钱游戏,其中缘由耐人寻味。
 
    用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换取奖励或荣誉,这样的知识竞猜模式并非首创。从开心辞典,到“一站到底”、诗词大会,由于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,一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。直播答题尽管承继了这类节目形式,却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:一是奖金数额大,二是参与人数多。特别在一些直播答题中,通过“血战到底”的方式动辄向单个通关者发放几十甚至上百万奖金。畸高的奖金产生过度激励,再加上参与人数多,监督成本高而作弊成本低,各种作弊方式层出不穷,也就不难理解。
 
    以畸高的奖金来吸引眼球、换取流量,最终不仅会让益智问答模式本身变形走样,甚至可能扭曲人们对于知识、金钱的价值观念,营造出浮躁的社会氛围。有的参与者从早到晚一连参与10多场,上班、吃饭时间也在答题;少数网友甚至滋生不劳而获乃至赌博心理,下载各种辅助工具冲击大奖;淘宝平台上还出现了销售题库、通关秘籍、作弊器的生意……一旦平台毫无节制地“撒币”,难免会使大众娱乐和互联网文化沾染上过重的铜臭气,原本寓教于乐、轻松愉快的休闲时光,反倒变成一场套路满满毫无诚意的金钱游戏。
 
    金钱游戏的背后更是“资本游戏”。任何一项创新从设想到应用,离不开资本的扶持。然而,引进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助益创新,进而造福人类生活。如果像有些直播平台那样,“撒币”只为吸眼球、博出位,不仅无益直播答题的发展,反而可能在短期内吹起虚假繁荣的泡沫。一旦泡沫被刺穿,受伤害的还是广大创业者以及消费者。近年来,我国少数互联网创新领域存在类似问题:资本一窝蜂涌入,以“烧钱”的方式跑马圈地,忽视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的升级,造成许多过剩、过热现象。直播答题引发的风波正在提醒我们,应对这样的“资本游戏”保持警惕,文化娱乐,不能沾染太多铜臭气。
 
    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要想直播答题回归益智、休闲的发展正轨,在保持其娱乐性、互动性的同时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,不仅需要直播平台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,打破追逐短期利益的狭隘眼光,围绕用户打造真正有吸引力、有价值、具有成熟商业模式的娱乐消费品;也需要作为监管者的政府部门有所作为,完善相关政策法规,鼓励平台方回归创新本身的商品和服务属性,对干扰正常市场秩序的投机者予以严厉制裁。  (沈申)

    (编辑:鄂州华图)
    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