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-05-07 11:05 湖北公务员考试 https://hb.huatu.com/ 文章来源:鄂州华图
4月25日,一则“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招聘语言学博士”的招聘启事在朋友圈火了。网友纷纷点赞这则招聘启事的语体“话风”,并称之为“史上最实诚招聘”。但校方对此回应,“该启事并未经过人事招聘部门审核,很多信息有不实之处,不代表官方招聘,系个人行为,学校正介入调查,纪委和人事处对当事人进行了约谈。”(4月26日,中国青年网)
@光明网李思辉:一则招聘启事“墙外香来墙内呛”,折射出一些高校管理者思想依然不解放,严肃有余而生气不足。在一些人眼里,表达不够严谨庄重,就是没好好说话。殊不知,招聘信息应该让人愿意看,并能体会文中之意、之情。“学校很一般”式的招聘启事,语言清新质朴,求贤之情恳切,是真正的“好好说话”。更改后的招聘启事严肃生硬,已然没有了先前的坦诚、耿直。
大学应该是最有思想、最有活力的地方,一所地方院校要吸引人才,招聘启事的面孔不能过于僵硬。如果不去粗暴推翻“史上最真诚的高校招聘启事”、调查约谈善意的发布者,而是以合适方式加以备注、补充,效果会更好。粗暴地进行行政处理,难免招致公众的不理解,导致人才不敢亲近,这想必不是学校的本意。
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时,“征集一百万位同志,改造一百万个乡村”,并提出招生要求:“少爷、小姐、小名士、书呆子、文凭迷最好不要来。”彼时,街头巷尾,人们看着这份另类的招生广告,觉得特别新鲜、有趣。一时间,名师高徒纷至沓来,晓庄师范成为当时“教育界关注的中心”。由此观之:办学者真的不必总板着面孔说话。尊重和珍惜学校师生的思想活力,对其“自由之思想、独立之人格”保持温情和敬意,才是正途。
@黄河新闻网枕书:现实中,很多招聘有意无意忽视了招聘对象的知情权。这就好比一对恋人预备结婚,双方有义务也有责任告知对方自己的一些不足和缺点,隐瞒和欺骗只会引发后续的不愉快和伤害。换句话说,列举自身的不足,本就该是招聘方需要提供的信息。
虽然随后学校回应,此事系院长个人行为,并未经过人事招聘部门审核,很多信息有不实之处,不代表官方招聘,并已约谈当事人。但笔者看来,这一招聘走红之后,学校借势推销自己好过约谈当事人。
原因有三。其一,这则招聘本身是真实存在的,虽然个别信息有出入,但可以通过修正补充予以弥补,无伤大雅;其二,学会利用热点推销自己,本身也是驾驭互联网的一种能力。2017年9月2日,北京工人体育馆——黑豹乐队“本色”30周年演唱会现场,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副县长周春材,带着当地的特产红枸杞,借“保温杯里的枸杞”和明星演唱会这个热点,现场拉横幅推广,就获得网民一致好评;其三,借势而为、推销自己体现的是一种主动开放的精神,而调查约谈暗含着被动保守的心态,让人不痛不痒。好比起手一副好牌,却打的中规中矩,让人略感遗憾。
正如同一天的新闻,西安市召开会议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、懂网、用网,不断提高“四种能力”和“四种本领”,而这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网络解决问题、造福一方。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考察时强调,人与水的关系很重要,其实网络就好比江河,每一个热点就是一波涛浪,我们要治水敬水更要用水,要治网懂网更要会用网。
@封面新闻李晓亮:没有重金礼聘,没有天价经费,而且还开门见山,直言寒酸。志不在此的,两不相扰。不卑不亢,又彬彬有礼,实话实说,却真情动人。很久没看到这么脱俗的实诚招聘了,于是甫一上网,立即“脱销”,据说应聘者云集景从。
兴义民族师范学院,三省交界,你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地名。但不妨碍,这个“佛系招聘”,口碑发酵,口口相传后,院长手机被“打爆”。可以说是,一片赞誉,哪怕无意应聘的,也自发加入点赞大军。为这个特立独行,敢说真话,真诚待人,不侮辱应聘者智商的学院叫好。
但是——按照“中国逻辑”——这个“但是”是迟早的事儿:“史上最实诚招聘”走红 校方:个人行为 已约谈院长”(4月26日中财网)。并不意外,预料之中。先回应,招聘书系个人行为,“学校正介入调查,对雷院长进行了约谈”,当然为免犯众怒,强调“不会处罚院长”。执笔其实是该院教师,希望不会受到牵连。
“免面试、免试讲、免拖免等”,可能不规范,但用意之善,用心之诚,是可观可感的。删出私自发布,重新措辞,官方修改后,正式招聘,也是一般流程。当然,可以想见,板起脸的公文,一板一眼的招聘,观赏性将大大降低。但若该院教习氛围,依然如故,倒也不是大问题。
想让官方学会网红式俏皮有趣,肯定不现实。但是此次招聘,显然最鼓舞人之处,在于人们看到了一个保持本真,不为陋习裹挟的桃花源式的化外之所。删除、约谈,可能让你觉得或也只是自欺幻觉,但毕竟曾眼前一亮。而本真逻辑一旦重燃,也未必会败于另一套世俗逻辑之下。
亮光并未熄灭,只要愿意找寻;黑处有什么?有我们的坚持。实诚招聘,引来更诚实更热烈的社会反馈回应,不就是最好的说明?
@四川在线陆仁忠:应看到,不管这份招聘启事有多打动人,其不科学、不合理的地方不容忽略,而这恰恰是当前最需要大家反思的地方。
其一,从程序讲,招聘启事没有经过学院人事招聘部门审核,并不具备法律效应,最后除了让大家眼前一亮,实在无法正式成文,虽遗憾却现实,招聘如果“太水”,引才反倒容易成为一场游戏,最后的结果往往都不会太过理想。其二,从内容讲,启事中所言的“语言学博士应聘,年龄不超过45岁,免面试、免试讲、免拖免,来了就签录用合同”,听上去很美好,落实却并不现实,任何单位如果连最基本的规则都不讲,只要有相关文凭就可享受“特权”,既容易落入“唯学历论”的俗套,又容易引发公众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猜疑,着实不智。
昨天,《钱江晚报》有一篇题为《考27分的竟能入围面试名单》的报道,也同样引发网友关注,大家纷纷质疑,“现在对老师的文化水平要求这么低了吗?”尽管报道中提到,入围者报考的是职高面点实习指导教师,而且该职位一共只有两位报考者,但网友的质疑恰恰是公众对教师的期许。不管学校资质如何,但大家都希望学校老师是经得起考验的德才兼备的园丁。
回归“最实诚招聘启事”,或许这确实是公众心中的理想招聘范本,不粉饰、不虚伪,讲出了大家最期待的真实,但大家可以反论,如果招聘真的可以“不讲究”,大家对教师的德能是否也可以“将就”?答案自在每个人心中。
所以,不妨给“最实诚招聘”泼盆冷水。勇于承认自身不足,是解决自身问题的最佳动力,但这不意味着有不足就必须降低自家“门槛”。任何时候引才用才,都必须保留一条底线,不管是以考察的方式进行,还是以常规的招聘显现,底线不可或缺,而这恰恰也是构成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规则。
华图解析:在公众印象中,招聘启事通常都是官样文章,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招聘启事却不按套路出牌,敢于承认自己短板与不足,不单单是因为“话风”接地气,没有空话、套话和废话。更大的原因恐怕是,这样的招聘启事现实中已经不多见了,这也是它迅速走红的原因所在。
说实在的,在招聘过程中,无论是招聘方还是求职方,开诚布公本地履行告知义务,把自身的优势和不足,一一列举出来,这本就应该成为基本准则,如今常理倒成了“另类”,这种深层的现状恐怕更令人担忧。
态度谦卑、表达克制、承诺具体,如此招聘广告与当下流行的华而不实之风形成强烈反差,也令人对这所学校顿生好感。同时,这也给一些欠发达地区的“抢人大战”带来了启示,只有价值认同、自我实现感才更能打动人心,也才能留的住更多的人才。
公告啥时候出?
报考问题解惑?报考条件?
报考岗位解惑   怎么备考?
冲刺资料领取?